您现在的位置:

相片判读 >> 正文 >

园林景观应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乐山新闻网

 
  ■陈德忠

  乐山老城中心,在去年旅博会期间,新添了一处园林景观——丁东井庙前广场。把丁东井、文庙、老霄顶等历史文化遗址连成了一片,让游客和市民又多了游览、休闲的好去处,使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得以进一步彰显,这实在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上做的又一件大好事。

  但漫步在广场上,穿行在装饰美观的灯柱间,欣赏柱壁上题写的古诗词,却感到不无遗憾,美中不足。除两三首包括黄庭坚在内题写丁东井的古诗,与广场所在地的历史、古迹有关外,全是选用黄庭坚写于外地的诗,和乐山风马牛不相及,毫不挨边。游人看过之后,会产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这些诗与丁东井的人文景观有什么关联呢?这里又不是黄庭坚的纪念馆,有必要选那么多黄庭坚的诗吗?像丁东井亭墙壁上刻的两首咏丁东井的诗就很好,让人对古井遗址能够更深入了解,产生怀古幽思的欣赏美感。广场临街墙壁上的浮雕也不错,有关孔子行迹的图案能让人感觉到文教圣地的文庙所散发出的浓浓文明气息。

  其实需要装饰、美化灯柱,体现其文化内涵,完全可以选与丁东井、文庙、老霄顶有关的古诗词,从宋代直至明清,可以搜寻到许多前人所写的好诗。如陆游、范成大等都还有吟诵这里的诗篇,后来者也写了不少,这里试举一二:

  方响洞

  (清·邵钧)

  言登高标山,载访丁东井。

  四角规以方,一泓明且靓。

  如铃如��环,未尝停俄顷。

  试汲记涪翁,嘉名乃焕炳。

  父老为余言,方响久已静。

  间或夜深时,铿尔足心领。

  不得闻其声,犹得鉴我影。

  有约待重来,扫叶煮新茗。

  咏泮池莲

  (明·李采)

  嘉阳灵异蔓南川,风景尤殊学序前。

  莹澈绿池邀壁斗,清涟芳萼并蘅荃。

  亭亭标格依然在,郁郁人文自此鲜。

  寄语后来时护惜,管教瑞气盛年年。

  泮池即文庙前月��塘,古代盛开莲花。这样的古诗,和当地景观贴切、一致,比起选用黄庭坚那些毫不相干的东西总要恰当得多吧!

  最近,滨江路鳄鱼天使雕塑附近,新开辟的园林景观中,装饰有浮雕图案的一堵墙壁上,刻了一首题咏乐山大佛的古体诗,平仄格律不符,词句多有不通,且出现了中小学生都能分辨的错别字:“万倾波”,碧波万顷的“顷”字,怎能书写成“倾”呢?此外,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也不该出现,如首句:“三江合流筑大佛”,众所周知,大佛是依山刻凿而成,不能当成建筑物。还有什么“天府地府亦穿梭”之类的句子,更是与佛教教义不挨边,所谓阴曹地府只是道教的信仰传说。这样一首平庸、低劣的习作,居然被选用在美化城市的园林建筑中,让中外游人瞻仰、欣赏,实在是笑话。滨江路景点应该是现代城市文明的窗口,必须突显出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乐山地方文化特色才行。从古至今,歌颂乐山大佛的诗词连篇累牍,其中不少名篇佳作。有关部门为什么不挑选来展示、传播,偏偏要让这样只适合自我欣赏的东西去夺人眼球,镌刻长存呢?真让人难以理解。希望类似让乐山人民脸上无光的事情今后一定不要再出现了!

 

© http://zw.dqmvi.com  泥灰岩段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