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布时间:2022-05-16 22:12:12
时间:2016-07-26 17:28:32来源:网络收集Tags: ()
湖北省大悟县楚才高中付润玲
【摘要】由于高中生在阶段性数学学习中表现出因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思维逻辑发展能力水平的不同,容易导致数学学习活动产生差异性,因此我们应当在数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实行“分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首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明确因材施教的“学生观”,恰当地进行教学设计规划,具体可以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入手。现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在遵循平等尊重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活动,通过合理的分层教学实现全体同学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个体差异
由于高中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综合性和复杂性,使得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两极分化,过于紧张、繁琐的学习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苦闷的不良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结合这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分层教学主要是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和学习表现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教师再根据各个层次的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范围内不断进步,从而实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一、实现层次划分,促进高效课堂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实现分层教学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科学地划分层次是保证日后数学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高效课堂的实现不仅在于教师设计出完美的教学活动方案,还在于适合学生学习。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首先应该做好划分层次的上课准备。
1.合理划分层次,实现科学学习课堂。对于层次的划分是实现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A组、B组和C组。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进一步划分,A组学生的课堂学习重点可以设置成识记、了解和基本应用;B组学生可以增加组合应用部分,用于应对更高层次方面的数学计算;C组学生可以增加较复杂的综合应用计算。科学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在分层划分的基础上,实行合理的教学分段要求,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活动。
2.设置分段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逐渐进步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实现高效学习。对于学生A组、B组和C组的划分工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划分好阶段。为了更清晰地明确任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实现阶段学习。在实施分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进步,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升级”学习,让学生在进步中不断完善。小组学习对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小组的合作,例如在课堂问题讨论中,教师可以将A、B组结合起来,B、C组结合起来,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解题策略,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二、重视教学分层,实现针对学习
对于教学的分层设计,我们应该意识到,对于课前学生的预习目标的分层是课堂教学进行的基础,而对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的划分是保证学生科学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作业的层次化要求是完成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重要回顾,因此教师要在顾全大局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分层课前预习,让层次化的学习渗透课堂准备环节。根据高中生数学知识的特点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学习,学生根据对新知识的阅读理解会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对于学习的目的性、专注性和针对性也有了初步判断。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划分出不同的层次,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预习方法和预习重点,根据A组、B组和C组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例如对于A组的要求可以设定为复习知识,初步了解预习内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对于B组的要求可以是初步掌握知识,尝试完成练习题;对于C组的要求可以是能根据知识的运用独立完成简单的题目。
2.分层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要求中实现进步。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在于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教师在分层教学模式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集体数学能力,对于分层中的任务教学也要将三组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教学首先是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适当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层次化的界限。例如在“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组织教学:(1)函数的定义;(2)如何确定函数y的范围;(3)x、y的取值范围如何构成集合?(4)能利用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等等。根据对学生层次划分的不同可以为学生选择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信。
3.分层作业布置、单元测试,让学生分层次地完成知识巩固。在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完成练习的方式巩固学习内容。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选择不同的东营治疗癫痫病好的专科医院作业内容。单元测试作为检查学生这一单元内容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的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对A组、B组和C组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拟定不同层次的考试题目,对于测试题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组进行选择,教师可以在试卷上利用标注的方法明确相关题目供ABC三组学生选择。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下辅导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给学习较差的A组学生“补课”,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掌握学习内容的能力。对学习能力较强的C组的辅导,可以开展拓展学习活动,将他们的学习从课堂上延伸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中,从而为学生的共同进步实施分层辅导。
结语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是需要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的。只有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基础上实施科学化的教学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积极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和进步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分层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仲银.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1.26
[2]刘小平.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