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布时间:2022-05-16 22:11:48
时间:2017-04-22 18:57:28来源:网络收集Tags: ()
雷普坤
贵州省正安县格林镇中心小学 贵州 正安 563405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起:一、联系生活实际,合理使用教材;二、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激发学习热情;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生活情境 开展实践活动 运用数学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让学生轻松学好数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起:
1.联系生活实际,合理使用教材
学生的学习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学习的大课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例如:学习用《认识钟表》时,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入手引入正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又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使用到人民币,让学儿童癫痫危害有多大?生学会用多种付钱的方法去买东西,开拓思路,在模拟买卖东西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2.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当老师新授计算题时,只注重教会方法,然后让学生不断地练,反复地练,以求计算正确。这样不仅枯燥乏味,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这时老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模仿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我告诉学生李爷爷家有一块菜地,要在菜地四周围上篱笆,要知道篱笆有多长该怎么办?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努力地去探求新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这样富有情趣的模拟生活情景,走入数学课堂,学生学习知识产生了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
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例如:教学“元 角 分“时,让学生做这样一题,“一块橡皮6角,小芳要买3块,给营业员2元她会找小芳多少钱?”此时一部分学生被题中的数字迷惑了,不知所措。这时我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一块橡皮6角,我要去买3块,给了2元营业员,她会找我多少钱?”这时学生就联想到生活当中的他,很容易的说出找回多少钱。又如:学习了乘加应用题后,设计一个“春游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以老师的身份来组织春游,设想应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活动的组织。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讨起来,考虑到如何租车才既省钱又合理、安全;如何购票最合算等,设计出了多种春游方案。像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很多,如礼品包装方案、铺地砖方案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数学更接近实际生活,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实践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和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上。那么就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实践操作。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把准备好的一千克沙、一千克米、一千克豆、一千克油等等给每个学生掂一掂,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并让学生分成小组,把带来的香蕉、梨、黄豆、米等称一称,满一千克掂一掂。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动手能力,达到教学的目标。再如:学生学了“元角分“后,可以举办一次小超市买卖活动,当一回合格的售货元员和文明的顾客,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在数、称、算的过程中都运用了数学知识。还有如人们常去商店购物、交水电费等,都离不开数学。在未来的社会里,人人要做到自觉地运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观点去认识、分析事物的习惯,并用数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要让学生贴近生活轻松学好数学,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多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