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相片判读 >> 正文 >

【520亲子成长迹】劳动最光荣!

2019年5月1日 晴转多云

今天是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在20世纪80年代,在农村,劳动是生存的唯一条件。小时候,父母为了生计,常常带着我去劳动。深冬,寒风潇潇,凌晨4点,寒霜微微。南方的冷,没有冰,也没有雪,却能将花生油冻成“绵絮”,那是苍白的寒冷。我非常艰难地起了床,啰啰索索、跌跌撞撞地与妈妈出了门。黑,不是一般的黑,伸手不见五指,偶伴几声狗咬,回声相和,零丁凄凉。星星在闪烁,像是在为我欢歌,月亮含羞带笑,忽隐忽现,一路在我们的后面追随。寒冷慢慢让我清醒,沿途听取蛙声一片,此起彼伏,还有蟋蟀声,相得益彰。妈妈的手电筒在后面一晃一闪,时而呼唤我小名,时而嘘寒问暖,有哪个妈妈不心疼孩子?

我们去摘青瓜,要那么早就是要努力利用早上两个小时,将摘好的青瓜扛到收购站,能卖一个好价钱。寒霜粘附在青瓜上,手电筒照过去,像一层薄雾轻绕,有点晶莹剔透,很好看,也还诱人,却寒冷至极!当手碰到寒霜,那一瞬间寒冷刺骨,我的手都冻僵了。唯有对着自己的手哈哈气,继续摘……心中有一个信念:爸爸妈妈卖了青瓜后,会买粽子吃!那粽子里的一大块肥肉至少缠绕我梦中!

当然,那时候,还要插秧、挑粪便等。妈妈说,劳动就是为了你以后有出息,干农活是辛苦的,但是,对妈妈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所以,我妈妈一直是一边哼着歌,一边干农活,她的农活技术是全村NO.1。妈妈这种劳动方式都会了我乐观的态度,体力劳动的辛苦让我更努力学习。我没有辜负他们。

Dr.Papa育儿频道对劳动一词郑州治疗癫痫的医院念念不忘,源于冉乃彦教授的一篇文章《劳动其实是孩子的精神需求》,劳动能让人直接看到自己的力量、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劳动其实是孩子的精神需求。

冉教授说: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当前劳动教育很好的切入口。参加家务劳动,使孩子成为主人,发展了主体性;手脑并用,使孩子心灵手巧更加聪明。通过劳动,孩子发现自己,这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发展,才是主动发展,才是最好的发展。

在新时代,我们的孩子如何进行劳动?时代在进步,我们不可能回归我父辈的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方式己成为部分父母让孩子尝试劳动的一个拍照点,如何让孩子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充分结合呢?

一、劳动内涵变化:从以体力劳动为主转为以脑力劳动为主。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在进行体力劳动过程中,用更高效的方式,创新性发展体力劳动。举一反三,让体力劳动成为做试验的过程,体会到体力劳动中思维的乐趣,逐渐发展成为孩子的精神必需品。

二、劳动地点变化:从以与地斗其乐无穷转化为以私人空间斗缺乏恒心。需要我们给予孩子一个私人空间,这个空间需要孩子用心呵护,培养心性与规矩。曾有一位老师说她有三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管辖范围,要求每个孩子尽职尽责,果然锻炼了规矩与态度。

三、劳动方式变化:从以劳动为生计、劳累为主转化为以劳动为辅助、点缀为主。如何引导孩子热爱劳动,需要我们在平时点点滴滴生活琐碎必须的劳动中邀请或放手让孩子参与,然后,我们负责欣赏与点赞,让孩子成为主人,发展主体性,增加对生活的信心,寻找到生活的乐趣,向往生活的美好,努力追梦。

我怀念以前劳动的日子,因为,它给予了我无畏艰难的勇气。我给我的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希望年长后常常怀念他以前劳动的日子,因为,那些日子给予了他勇气、力量、智慧。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520亲子成长迹】,一个关注家庭成长的社群,小班制精致群,52人报团儿成班,互为字友,彼此见证成长之路。

孩子有你的陪伴,你有我们的陪伴,加入520,十年之后,我们依然“见字如面”!

我是【520亲子成长迹】发起人Sam爸,一个持续记录者,如果你也在做记录,也想让家庭的成长有迹可循,欢迎扫码加入520,我们一起相伴走拾年。

© http://zw.dqmvi.com  泥灰岩段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