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相片判读 >> 正文 >

在那遥远的地方

  自序
  
  我出生于山区,长在山区,了解山里的情况,又在山区当了多年老师,深知山区老师的艰辛,为山区的老师写一部书,这是我藏在心里很久的一个愿望。
  
  我出来教书的时候,老师要到哪所学校去任教实行的是分配制度。这表面上仿佛比现在自主择业要好一些,至少不会担心没有工作。实际上,作为山区老师,其中的酸楚只有自己知道。很多年青人从师范学校一毕业,一直到退休一辈子都呆在山里,把自己的青青,热血,家庭,甚至生命都献给了山里的孩子。
  
  山区的环境是艰苦的,道路崎岖险峻,交通不变,有的地方往返一趟全凭步行——从几十里到一两百里不等,更有泥石泥、山体滑坡,可以说是险象环生。此外,还有兽类的威胁,野狼出没,老虎长啸,不时令人毛骨悚然,甚至有一次一位老师早晨起床,从窗户的缝隙中竟然看见了不远处一只黄白相间的老虎正摇着尾巴,这是上世纪全国刚刚解放不久五六十年代的事情……当然,我出来教书的时候条件好了一些,这里面有些故事也是我从上一辈老师那里听来的。
  
  书中的老竹,是不幸的,在那些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由于成分不好,整个家庭都抬不起头,生活的贫困更是可想而知。后来在好心的村支书两元钱的帮助下凭自己的能力考起了师范,但毕业后就一直在山里当了一辈子的孩子王。竹马的亲生父母,金碗河煤矿的老李老师,年轻一代的青梅老师,为了救山里的孩子,他们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就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那个非常朴实的想法。
  
  在这本书里,我有自己的另外一个追求。那就是教师也是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们除了在学生面前是教师外,还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其他很多个角色。在爱人面前,他(或她)是妻子或丈夫,在孩子面前是父亲或母亲……正如我在书中说的那样,他们同样有自己的爱恨情仇,无奈和悲伤,迷茫彷徨,因为他们也应该尽自己所扮演的另外那些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是人就有犯错的时候,因此必然地也会有教育教学方法不妥不当的时候,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应该给予老师更多地理解和支持……我丝毫没有为老师开脱责任的意思,更没有纵容老师犯错的意思。作为老师,肯定应该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少犯错误。
  
  另外,为了增加小说的可读性,我将山里的传说,当地的古文化遗址以及相关的故事,风俗习惯也融合其中,因此小说的时间跨度较大,力求描绘出大山深处的人情社会图画。
  
  以上算是我创作这部小说的一些初衷,至于我的目的达到了没有,我说了不算,就留给读者朋友们去评判吧>   话到这里,感觉应该结束了。忽然记起初次读过这部小说的几个朋友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竹马就是你本人吧?”其实竹马并不是我自己。因为是小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他的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集中了我见过的,听过的很多人的情况而拼凑起来的一个角色。但同时我也并不否认,在他身上确实有我的许多“影子”,有我生活的一些痕迹。相信以后熟悉我的朋友也许会有此一问,所以这也算是我的一个简单的答复,但不知我的答复是否可以让大家满意?
  
  本来也想找一个有名望的人作序,但一来不想耽误别人宝贵的时间,更怕有沽名钓誉之嫌;二来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小人物,一颗尘埃,不想引起太多的关注,因此作罢。
  
  是为序!
  
  二0一三年六月八日于绵阳涪城南河坝安昌苑

© http://zw.dqmvi.com  泥灰岩段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