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相片判读 >> 正文 >

数学课堂中的导入设计 - 教学 - 教育教学 -

时间:2017-06-10 03:38:06来源:网络收集Tags:     ()

755299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二中学 马卫林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有益于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015年4月受学校安排,参加了由县教体局组织的“高效课堂”培训学习,聆听了山西太谷县教育专家张四保老师的演讲,收益匪浅,其中,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数学课的导入环节设计。

张四保老师讲了一些导入方法,结合这些方法,我有以下一些理解和看法:

一、生活实例导入

事例导入是选取与学生所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同时让学滨州看癫痫最好的医院生感觉到现实世界中处处充满数学。比如在有理数的导入中,可以制作一个大点的温度计,零上5摄氏度可以记作5,那么零下5摄氏度怎么记呢?这个问题的导入简单到位,我们随时随刻体会着温度的变化,它就在我们身边。

二、悬念导入

二中的一位教师这样导入新课:我们海原二中的学生人数从2013年到2015年翻了一番,因此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多少?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增长率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本节课我就来和大家共同讨论这个问题。通过这样实例导入很容易牵动学生思维,在他们不会解又急于解决的心理之间制造一种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根据“活动的数学观”设计导入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教活动的数学,设计直观、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外显性实验活动来导入, 不仅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建立动作表象, 形成感知动作思维,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而且能促进学生运用表象激发思维, 进而促进学生建立符号表象,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被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在《截一个几何体》的导入中,我先是制作了一个大点的橡皮泥正方体模型,然后用小刀任意的切掉一部分,问学生:这个切出的新的面是不是正方体的侧面呢,不是的话,它又叫什么面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呢,你认为它还可以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开始琢磨,思考这些问题了,同时学生小组可以动手亲自试一下。这种通过演示进行观察或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来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发现数学结论的导入方法, 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游戏导入

游戏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的协调能力。数学教学中如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游戏引人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中,我告诉同学们,我的身高是165厘米,此时在阳光下的影子长为100厘米,由此你能计算出你自己的影子长吗?试一试,并通过测量验证你的结果是否正确。

五、实验导入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实践和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例如,在讲频率的稳定性中,让学生小组自己做实验,每组以相同的硬币抛出并落地后记录正反为一次实验,共20次,十个小组就是200次,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正面向上的频率逐步稳定在概率1/2附件,并由此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这种引入新课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克服懒惰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问题导入

“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认为, 在学习时, 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例如,初三几何关于切线性质的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教师先拿出一个圆纸片说:“这是一个圆,当中去掉一个同心圆。”一边说一边用手一捅,捅去中间的一个(事先做好的)同心圆,然后问学生:“这个圆环面积多大?”教师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细棒放在圆环内,使它恰好既是外圆的弦,又是内圆的切线。再把细棒从中间折断,以其中一段为半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并对学生说“圆环面积与右边这个圆的面积恰好相等。你们相信吗?为什么?”从而激起学生研究切线性质、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兴趣。这是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来导入。

七、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即所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

八、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 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的数学对象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例如,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 如果在教学分式时, 引导学生将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 则关于分式的教学将会更加自然顺利。又如,讲解不等式的解法时可用方程的解法类比,这样既能使学生抓住共同点,又能使学生认清不同点。

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导入设计远远不止以上几种,但无论哪种导入都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同时,预设的导入方案要通过教学实践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提高实际效果。

下一篇:一笔稿费
© http://zw.dqmvi.com  泥灰岩段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