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布时间:2022-05-16 21:21:57
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建设。昨天,通州区区委书记王云峰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表示,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正在加紧推进,预计今年核心区地下工程基本完工,地上三大标志性项目已签约落地。王云峰表示,到十二五末,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初具雏形,到十三五结束时,将基本建成。 核心区三大项目已签约今年开工 王云峰介绍,核心区地下工程将基本完工,包括四五个地铁站,目前环廊的隧道已经完成,全市最复杂的地下空间已具备通车条件。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陆续转入地上建设。其中,三项工程已签约,即将开工,第一是标志性建筑“彩虹之门”包括酒店和写字楼。二是“新北京中心”商务项目。三是大船大帆造型的“北京一号”商务项目。“我们提出五年展雏形,十年出形象”,王云峰表示,到十二五末时,三大项目从结构上会有非常大的进展,“十三五结束时,这个新城应该就差不多了”。 副中心承载力仍在讨论之中 到十三五结束,通州区人口规模会在什么水平?对于这个问题,王云峰表示,副中心本身规模规划是155平方公里,未来副中心承担多大的功能,规模还有没有什么变化,到底可以承载多大功能,目前还在讨论之中。 王云峰表示,除通州外,未来其他几个郊区县的新城也都应该承担一些功能和人口的转移。由于通州距离北京市城区比较近,条件首先是具备的,所以先建设通州,重点建设通州。 通州代表议案多数涉及交通 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来自通州区的38名市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41件,涉及城建、交通、环境和农业等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交通问题。其中包括已规划的R1线、S6线和其他的轨道及公路交通,应加快建设,和副中心同步完成。一些老城的道路也要改造,拓展、打通老城微循环,南北和东西向的主干道也要增加。 王云峰表示,未来,通州城市副中心如果要承担起疏解北京城区核心区的功能和人口,需要企业和项目落在通州,人的工作生活学习都在通州。 如果人还是要来回流动,就会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伴随功能区的建设加快,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一定要跟上,不能等项目都完成了,交通出现了新的拥堵现象再去解决。(记者孙思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