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布时间:2022-05-17 01:40:08
时间:2017-02-19 14:05:43来源:网络收集Tags: ()
王晓
(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山西临猗044100)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的氛围下,以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新课程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与理念并付诸实施,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和长期需要深入地探索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理念 策略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包括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三个方面必要的逻辑条件。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我们的教学是否是有效的?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标准?要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首先在了解它的本来含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 1、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它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而不在于单位时间内教师教最多少内容。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对有效的教学执以孜孜不倦的反思和探索。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策略。
那么,在素质教育下,提高教学有效性应采用怎样的策略呢?
一、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确立教学目标、准备处理教学的材料、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有时也可以是头脑里的思路。教学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导致教案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
二、课堂管理与教学实施策略。新课标上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型课堂。由于课堂的开放,学生的思维及各方面能力都会相应提高,课堂也会变得不“安分”起来。课堂教学行为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选择教学行为的聊城治疗癫痫病医院哪个比较好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等。教师在选择教学行为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极其重要。作为教师,一方面应该细心洞察任何一个能给学生乐趣的闪光点,寻找能与学生产生心灵互动的碰撞点,真正达到师生共同研讨、共同学习、让课堂充满情意。一方面,有效的技能并非都依靠培养或培训方案来获得,而是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用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准确性、逻辑性、科学性的数学语言,把教条的传授知识生动化,可以激活课堂气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和实践。避免一切有老师包办代替,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参与,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让学生登上课堂教学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舞台的主角。
三、有效教学评价反馈策略。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羊羔疯好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1、评价的指导思想是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 2、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3、在方法和技术上,它不是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4、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5、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得评价是一种开放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的不断完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师生双方都需要从对方那里得到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与“学”的工作。师生间的这种信息交流和反馈,不仅仅指知识方面,同时也包括了情感方面,通过不断反馈,教师将对数学和数学教学的情感转移给学生,学生则将对数学和数学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此,做好反馈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综上,是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就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进行的实践分析,至于具体到每一次的教学实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需要每个从教者从自已实际出发去研究和探讨,这是一个长期追求的过程,我们要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