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相片判读 >> 正文 >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 - 教学 - 教育教学 -

时间:2016-07-27 06:39:29来源:网络收集Tags:     ()

张 荣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认识生字“苔”“篱”“蝶”,学写生字“篱”“蝶”。

3.理解诗句的意思,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古诗所绘之景,想象儿童捕蝶之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知作者

师: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已学过的《小池》,学生吟诵。)

师: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杨万里,出示人物简介,介绍诗人。)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作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

【设计意图:通过背诵已学过的古诗直接导入本课的学习,简单易行,又为入境入情地学习古诗“留”出了时间。】

二、读题,明其意

师:学习古诗得从诗题开始。猜猜看,诗题中的字或词是什么意思?

师:诗人在这首诗里写的是他在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在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宿在徐公店时的所见。那么,他究竟看到了什么?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就能弄明白。

【设计意图:解题是理解古诗的第一步。本诗题的理解没有太多障碍,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读,教师只需在“宿”“公”稍难理解处指点一二。】

三、初读,求通顺

师:自己读读古诗,努力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师: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可以在心里默默地跟着他(她)读。

师:在这首诗中,有三个生字“苔”、“篱”、“蝶”,这三个字大家都读准了。其中比较难写的是“篱”和“蝶”,它们的笔画稍多,仔细看老师写,把字写正确,能写得端正一些,美观一些就更好了。(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不但要读正确,读通顺,更要读出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引导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是读诗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着重抓住“篱”“蝶”两个字进行读与写的训练,突破了字词教学的重难点。】

四、再读,解诗意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习古诗有哪些理解古诗词句的方法?

(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词序、补省略……)

师:请同学们用上你们已经掌握的方法先来试着学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商量。

师: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重点点拨:

1.知道“阴”的意思吗?“未成阴”就是说“还没有形成树阴”,这说明此时树上的树叶还只是什么样的叶子?(是“新叶”,是“长得还不怎么茂盛浓密”的叶子)根据诗人这样的描绘,能推断此时是什么时节?(暮春)(简要介绍暮春)

2.“急走”中的“走”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走”吗?

3.“菜花”指的是什么花?(出示图片)这样的画面,你能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绘一下?

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诗的意思都读懂了,咱们再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本诗语言浅显易懂,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读自解,只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裨益。】

五、细读,悟诗情

师:同学们,学诗解意不够,还要悟境,即心镜。诗的意境,需要你用心去感受。告诉你们一个“悟境”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去发现诗人的所见或所闻、所想或所感,(板书: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就能找到诗人当时的感觉了。

师:再好好读读这首诗,用上这个方法,去寻找诗人的所见与所感。

点拨一:

1.这时候,你可能就在徐公店,正透过开着的窗户往外看呢,这么一瞧啊,你看到了什么?也可能,你正在徐公店外的小路上散步呢,你有何发现?你可能还闻到了什么?(板书:篱落径树菜花)

2.疏疏的篱笆,幽深的小径,树头未成阴的绿叶,金黄的油菜花,让你觉得这里的“环境”如何?(板书:意境美)

3.置身于如此宁静、优美的乡村,想象一下,杨万里的心情如何?

师:能读好第一、二句诗吗?

点拨二:

1.就在这时,一群可爱的孩子和几只纷飞的蝴蝶(板书:儿童黄蝶)进入了你的视线,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你从孩子们“急走”追黄蝶看出了什么?孩子们想抓着蝴蝶,心里急,因此步子急,得快“跑”。要捉住蝴蝶并不那么容易,孩子们再“追”……这会儿,你听到了什么?

3.看着这充满童真童趣的一幕,你的心情又会如何?(板书:心境喜)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体察到了杨万里透过古诗所传递出的感情。谁愿意来读读第三、四句诗?把诗人的所感读出来。

师:“意境”和“心境”是藏在诗中的,只要大家“用心”感悟,就能体会出来。现在通过朗读把诗中所描绘的“诗境”和诗人的“心境”表现出来。(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这些在我们看来简简单单又普普通通的乡村景物,在杨万里的眼中却是“很有味道”。诗人虽旅途劳顿,此时的他却童心萌发感受春夏之交的村野乡趣,那疏疏的篱笆,幽深的小径,树头未成阴的绿叶,金黄的菜花都被诗人信手拈来,巧妙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层次疏密相间,深浅有致,色彩浓淡适宜。这短短28个字,有静有动,有景有情,值得好好吟诵。我们再有感情地读几遍,并试着背下来。

【设计意图:读诗,就是读“心境”,读“情怀”。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从而帮助学生把自己仿佛看到的、听到的用诵读传达出来,读出那景、那物、那人的独特滋味。】

六、拓读,激兴趣

师:杨万里一生写了大量的古诗,今天我们再从中选出一首来赏读一下。(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

师:借助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并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师:这首诗的意境如何?诗人欣赏着这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心境又如何?

师: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同学们在诵读经典诗文的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

【设计意图:组织拓展阅读,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不但使学生对杨万里的诗有更多接触,更多了解,更多积累,而且利于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七、作业,小练笔

1.有感情地读、背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把《宿新市徐公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1)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记叙文写具体,写生动;

(2)可采用“静态”的环境描写和“动态”的人物描写相结合。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刘潭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周慧林

下一篇:狗的友谊_650字 -
© http://zw.dqmvi.com  泥灰岩段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