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相片判读 >> 正文 >

农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改进策略研究 - 教学 - 教育教学 -

时间:2016-07-28 04:56:06来源:网络收集Tags:     ()

刘东林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韦营乡韦营学校)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课堂的灵魂,不仅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学生物理知识掌握、理解能力,观察、探索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实验教学的不断普及,大部分农村教师也都能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农村学校也热火朝天地实施实验教学。那么,如何才能搞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呢?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问题;措施

课堂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灵魂,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及获得良好的物理方法的有效途径。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就是磨破嘴皮讲上千言万语,都抵不过学生的一次亲身经历。我们作为农村的教师,更要留心教材,留心生活,在简陋的客观条件下,积极改善实验条件,改革演示实验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又能满足教学的目标要求。

一、农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项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或是由于实验现象的不明显,或是由于实验器材的专业化,抑或是实验资源的匮乏等方方面面都影响着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和教师的实验教学效率。尤其是农村学校,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更是如此。这也就导致了多数的物理实验都是由教师的一张嘴“说”出来的。这样的实验教学现状,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思想、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而且也严重阻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农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策略

1.重视演示实验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学科难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实验教学,学生对所有的物理现象、原理、概念都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效率低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物理实验教学也逐渐受到了重视。笔者在教学中,也经常会拿出一些对于学生来说,抽象难懂,容易混淆,不易接受的物理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研究探索,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方法,增添在实验中,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而且还能开拓学生的眼界。

2.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演示实验

传统教学中,物理演示实验多数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操作,学生在下边观看,但是在教师操作的过程中,很多细节或者现象学生根本看不清,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学生,更是望尘莫及。针对这样的实验现状,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分小组演示,并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和归纳,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这样多次的重复演示,不仅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楚,参与演示实验,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印象,巩固记忆。

3.改变演示实验性质,变验证为探索

初中阶段的演示实验,大致可以分为验证实验和探索实验两类。所谓验证实验,就是对于已有的知识点或者结论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的实验,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基本知识点和技能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偏向于验证实验的演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探索实验,就是不给出结果,只教授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知识点和规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应将验证实验变为探索实验,尽量再现实验设计过程,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实验方法,启迪学生思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从而爱物理,爱实验,提高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4.运用现代技术教学,优化演示实验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凭借其特有的教学优势,成为教育教学行业中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不仅是教学现代化的标志,而且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仪器和教具,其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逼真的模拟演示实验,将物理实验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为课堂的教与学增添信息传输和接收的通道,而且还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实验过程和现象,集中注意力,加强认识,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情景,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农村物理教学中,要想搞好实验教学,就需要教师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本地学校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嘉怡.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07).

[2]安中,刘炳森.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编辑 杨兆东

© http://zw.dqmvi.com  泥灰岩段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