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相片判读 >> 正文 >

浅谈班主任与学生良好关系的构建 - 研究 - 教育教学 -

时间:2017-02-18 22:47:40来源:网络收集Tags:     ()

翁 萱 吴 洋

(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中学)

班主任工作有别于任课老师,是全面负责班级教学管理的教师,在班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不仅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提高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成绩的驱动器,在多年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没有哪一个学生是从心里讨厌老师的,学生对老师的成见大多来源于老师平时对学生的态度,因此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提高沟通技巧,善于与学生交往

良好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是在交往沟通中形成的,不深入到学生中间,不经常与学生交往就无法产生师生间亲密的情感。

(1)沟通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着想,首先需要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味他们的内心。要注意把握沟通的前提和状态,一切以学生的内心为重,从“心”开始,真诚、亲切、细致,不要急功近利。比如学生成绩低落时不要光谈学习,学生情绪恶劣时不谈过去的“劣迹”,学生有事情谈出来后要注意保密,只有各环节都紧密配合才会有好的效果。

(2)沟通要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教师始终应该与学生共同经历、感受和体验。与学生分享,意味着我们把自己置于学生的群体中,同欢喜、共悲伤,这样的共情的沟通才能激发出学生内心真切的情感,才能真正给学生以熏陶效应。

(3)在创设丰富多元的平台中沟通。沟通的方式、方法、渠道,随着社会发展己经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交谈、家访,我们还可以借助笔谈、网络等,给学生立体化的交流。

2 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

高中生害怕甚至是逃避与教师交流不是他们不愿与老师接近,而是渴望教师真诚的、热情的、充满爱心的接近他们,希望有他们心目中的教师走入他们封闭的内心情感世界。学生希望遇到的是能成为自己真正朋友的教师,如果达不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就有可能拒绝与之深交。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为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学生走出困境。

3 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父母的占10%,寻找班主任的占8%,其它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他首先想的是伙伴。因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畅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我们班主任平素不能师道尊严,不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的朋友,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他们才会没完没了地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坦诚相待便会有力地支持教育工作。

4 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加强心理疏导

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同时应看到,逆反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相反意味着另一种不健康,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奇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要区分盲目反抗和合理的拒绝,前者是一种缺乏思考的机械的行为模式,是幼稚的、盲目的;后者是有分析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因此,我们应该把前者科学转化为后者,这样才是正确科学的态度。教师还应努力尊重学生。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对学生青春期的心理掌握,加强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在对班主任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 善于表达师爱

师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感情基础。然而,仅仅有师爱是不够的,它是教育的源泉,却不是教育的全部。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当代教育理论也把师爱看成了教师职业道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们的班主任并不擅长表达自己的爱,有时甚至是用错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严格地要求学生,对于错误采用惩罚的方式纠正,过分地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等。

6 班主任老师要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情感素质可以说是缩短高中师生情感距离、促进和谐关系建立的基础。我们是基于两个层面的原因来考虑它的基础地位的。首先,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班主任,班主任自身的情感素质直接决定教育目标取向。一位自身情感素质较高的班主任才会去了解学生内心,才会有意识地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其次,如上所说,高中生心理具有比较尖锐的特点,甚至是存在比较矛盾的方面,没有较高的情感水平的班主任无法被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一位自身情感素质较高的班主任才有能力较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班主任提高自身情感素质的途径是多方位的,但其出发点不外乎一点,接受现代教育观念,切实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接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更多地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例如著名学者鱼霞所倡导的“情感教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院副院长熊川武教授所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的“理解教育”等等。这些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情感的重要性,给我们高中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从总体上讲,教师的师德修养、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尤其是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条件。学生的向师心、尊师情都是由这个基础条件而引发的,特别是对于有一定社会阅历、判断能力的中学生而言尤为如此。所以,对于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修养、理论修养和品德修养是改善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戴芸.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若干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0(9)

[2]李冰.浅谈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J].才智,2010(26)

© http://zw.dqmvi.com  泥灰岩段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