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布时间:2022-05-16 22:27:44
时间:2017-03-01 21:56:49来源:网络收集Tags: ()
“治霾神炮”,一场权力生意?
任何试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与其急功近利,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手头的工作。
作者 胡印斌(媒体评论员)
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日益被重视,雾炮车也火了起来。据报道,国内多地采购了这一新型工具上路,采购方多是当地环保局、市政公司,每台均价近70万元,其中河北鸡泽县环保局出手最大方,中标价为13 0多万元。但专家表示,说雾炮车能除霾并不科学,实际上就是个洒水的东西。
一个“ 洒水的东西” , 不仅耗费了巨额公共财政资金,还被地方有关部门吹得神乎其神,似乎有此一“神器”,就可以克霾制胜,澄澈大气,确实是够神奇的。
仅仅是不知情、不了解吗?恐怕未必。从媒体报道可知,地方政府并非真的相信雾炮车可以除霾,刊登在媒体上的相关降霾指标,也都是经由厂商之口发布的,监测部门并无具体数据。既如此,为何还会笃定相信这样的“神器”?甚至显得比卖家还有信心?
一方面, 雾霾之下, 地方政府往往焦头烂额,上有严厉的环保督查,下有民众纷纷扰扰的吐槽,而出于经济指标以及政绩的考量,若要真正“壮士断腕”去产能、谋转型,又难以割舍。情急之下,只好弄出一些奇招、怪招作为一种应对之策。不管是不是能真的解决问题,不妨先把架势拉开,场面功夫做得足一些,总强过无所作为。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地方有动力去在空气监测点附近做文章,要么给空气探测器戴个口罩;要么把监测点设在植物茂密、环境相对更好的公园,并不间断洒水除尘,等等。这些做法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以小修小补来应付上面的问责与下边的口碑。
另一方面, 也与一些部门的利益冲动有关。当下,大气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的重要工作,相应地,政府在财政投入上也往往不遗余力,这也使得以往的财政软约束变得更软,只要是与治霾相关的投入,价格并不成问题。这样,当政府的大手大脚与企业的逐利行为相遇,必然会迅速形成共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投身所谓的“环保产业”。
按道理讲,环保产业本身并无问题,经济发展四川治疗癫痫病到一定阶段,环保产业自然会发展起来。但这里边的前提是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不能以治霾之名,滥用公共财政。据报道,某镇级政府在购置雾炮车时,制定的技术标准怪异,有专门为了满足某一企业而设计的嫌疑。此类招标造假的背后,不排除存在利益输送的可能。
其实, 当下各地雾霾的形成, 应该是长期的工业化污染物超量排放的结果,而治理之策,既要下大力气根除污染源,也要从调结构、转方式等基础性工作做起,等不得,但也急不得。任何试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与其急功近利,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手头的工作,点滴寸进,久久为功。
至于那种寄希望于“ 神器” 的拍脑瓜决策,更是一种行政虚妄。此举非但不能根治雾霾,反而会将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治理搞成权力的生意。
用万元羽绒服“赌气”好吗
对万元羽绒服风波,不是“包容理解”就万事大吉。社会主流价值观仍然是要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
作者 刘洪波(媒体评论员)
成都医生在微博上晾晒万元羽绒服的风波,迅速平静了。坊间多数媒体,对这名成都一家三甲医院泌尿科副主任医师的晾晒行为,即使不说是给予了肯定,至少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认为“并无不可”。
网上晒个人生活,太普遍了。晒的东西有贵有便宜,太正常了。该医生解释其年收入在百万余元,正准备购买第4套房,每年花费20万元置办服装,万元羽绒服可以理解。
知识致富、收入合法、财务自由、兴趣自便,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舆论对此事的解读,正是基于以上理路。该医生还表示,公开收入希望能给年轻医生以信心。这涉及到医疗职业吸引才俊,初衷和效果如何难说,但也无妨这样讲。
有一点是人们忽视了的,那就是为何医生会将万元羽绒服晾晒到网上来?这名成都医生12月3日在微博中称为“成都老爸”过80岁生日,“成都老爸”为一位退休厅长,也是他曾治疗的一位患者。有网友说他“巴结领导”,次日,他“再让那些道德婊恼羞成怒一下”,晒出万元羽绒服,平时抽的都是极品烟(不是病人或病人家属送的)。
“开始是赌气”,后来事情引向了一个大家宽容理解的结果,这是事实。该医生自述为“率性、真诚、懒惰而痞气”,赌一把气,符合性格,无需讶异。但赌气不是一种好的处事方式,仍然是可以指出的。
把该医生与“成都老爸”的关系理解为巴结领导,过于简单。但人们的交往有社会圈层的定位,也是显然,一般地说,大家不会对此过于纠结,“直指本质”,相互留些客气,或者显示礼仪教养,赌气动怒就很少了。
关于万元羽绒服的风波,还有一些被忽略了的方面,值得指出。事情虽是在“赌气”背景下发生,舆论也将事情引导到了“合理合法的高收入是好事”的方向,但完全屏蔽掉风波发生的更大社会分歧,也是肤浅的。
合理合法也好,不合理合法也好,收入差距的扩大都不容忽视,万元羽绒服之所以引起风波,在于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消费它。晒出它的人与热议它的人,都是深知这一点的,这才是它得以作为“赌气”的道具以及议论的对象而存在的原因。
社会正在通过消费而划分不同的圈子。
大富大贵者自负地挥金如土,精英人士自得地消费“轻奢品质”,自认小资者以“文艺腔”自诩,一般人淘买便宜物品乐在其中,都成了生活常态。万元羽绒服和极品烟,来之正当,消费合法,这是没有疑问的,但以之赌气、气人,则有欠社会高阶层应有的谦抑。
对万元羽绒服风波,不是“包容理解”就万事大吉。社会主流价值观仍然是要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露富炫富早已不用担心冒犯谁,大炫富贵甚至已能成为“国民老公”,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价值应当落到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逻辑里去。“正当收入随便怎么用”是个人权利,但崇俭戒奢作为社会价值观念仍应维护。
编辑:郭梁 美编:徐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