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相片判读 >> 正文 >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蔡肇《题李世南画扇》原文翻译与赏析诗词名句

【原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译文】

  郊外,一条溪流缓缓地流入山涧,发出潺潺的响声;秋风萧瑟,轻轻地摇动树木,落叶纷纷。那儿有个人抱瓮汲水,我因而知道村庄离溪水很近;那佛寺建在深山,隔着山坞,隐约飘来了阵阵钟声。


【赏析一】

  蔡肇,字天启,北宋时期江苏丹阳人。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在北宋画家李世南所画的一幅扇面上,有山野之间潺潺流水,有秋风吹过树林的萧瑟之声,有一个村夫怀抱一口水瓮缓缓前行,隔着山坞,深山处隐隐露出一角庙宇的殿檐。

  整首诗动静结合,所画之景只可静观,但气韵生动,让观赏者分明感受到流水潺潺,秋风瑟瑟,钟声悠悠。而这些声响无不反衬出乡野恬静安详的生活。


【赏析二】

  这首诗好在不单单写出了静态的画,而是发挥想像,探索画家心理,给画赋予动态、声响,揭示画外的景与趣。诗人是这样构思的:画面有水,诗人便使水发出潺潺的声响;画上林木纷披、黄叶飘落,诗人便由此想到秋风,添入风声;画中有人抱瓮汲水,诗人马上想到这应该是附近村庄的村民;画中治小儿癫痫哪个医院看的好啊远远的佛寺,又使诗人想到了富有韵味的钟声。

  这样,诗通过想像,加深形象,给画以勃勃生气,使诗与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富有感染力。


【赏析三】

  《题李世南画扇》是宋代诗人蔡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勾勒了一幅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画面。该诗不仅仅写出了静态的画,而且发挥想像,探索画家心理,给画赋予动态、声响,揭示画外的景与趣。


【赏析四】

  这首诗就应在脑海中先有这幅癫痫病发作的后果画的图像:一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林子里树叶已显泛黄,有些也已坠落在地;一个人抱着水瓮在行走;山那边隐隐约约地露出了寺庙的一角。画面上,小溪、树林(树叶)、人、瓮、山(山坞)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寺庙,则可有可无。

  这画面呈现出的,确是一种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赏析五】

  李世南的画,通过这首诗可以知道,画面上是一条溪水平平地流入山涧,林中黄叶飘飞,呈现一派秋景,一个人抱着瓮在溪边汲水,远处的小山后,露出了寺庙的一角。从画面,呈现的是乡村野外的恬静与安详的气氛。蔡肇这首诗,好在不单单写出了画面的景象,还进一步发挥想象,探索画家的心理,联系实际生活,揭示了画外的景与趣。他这样构思:画面上有水泻入山涧,诗便使水发出潺潺的声响;画面上林木纷披、黄叶旋落,诗便由此想到秋风,添入了西风瑟瑟的声音;画中有人抱瓮汲水,诗人马上想到这应该是附近村庄的居民;远远的佛寺,又使诗人想到了富有韵味的钟声。

  这样一写,一方面给画增加了不能表现的声响,真正符合了古人所说“诗是有声画”这一特点,并通过这些声响反衬环境的幽静,让画面上静止的东西都活动起来,赋予生气;另一方面,诗通过想象,加深了画的意境,拓展了画面,如诗中的村庄、寺庙的钟声,都属于画以外的东西,诗人通过自己的体验,予以加入,使场面更显得丰富多彩。

© http://zw.dqmvi.com  泥灰岩段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