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相片判读 >> 正文 >

“侠女护士”怒斥医托驱赶之后又该如何 - 老年 - 家庭健康 -

时间:2017-04-09 21:08:22来源:网络收集Tags:     ()

事情发生在3月26日的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在一段一分多钟的视频中,护士抓着一名中年妇女怒斥:“你们就是钻国家法律的空子,真是恨不得在你们脸上贴上‘医托’两个字。”护士一边掏出手机打电话给医院保安,一边拽着医托的手不让其离开。“我已经抓了你两次了,又跑上来了。人家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可怜呢……你还骗人钱!”

旁边围观的就诊市民也气不过,建议“把医院保安叫过来,报警”“不能让她再害人了”。在等保安通化看癫痫病好的专科医院来的时间,这位护士一直拽着医托的手。这段视频被发上网后,网友们纷纷为这位怒斥医托的护士点赞,并称其为“侠女”。据这名护士回忆,当天她正在医院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值班,突然看到一名女患者哭着来求助,称自己又遇到曾经骗她的那个医托了。“这位患者来自农村,当时她很害怕,我给这位患者打气,让她跟在我后面,悄悄地指给我看是哪个医托骗人的。”

医托被赶走之后,过了一会儿,又像个“牛皮糖”一样回到了医院,护士在二楼再次发现医托混在就诊的病人里搭讪,非常气愤,立即走上去抓着医托的手,于是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妇幼医院一位值夜班的护士看了视频后说,这位护士是她同事,在妇幼很多年了,很有正义感,平常对病人就非常好,给同事和病人的印象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热心肠,还经常帮助经济困难的患者。有不少来自农村的患者,为了表达感谢,会送来自家种的菜,一定要她收下。“来这里看病的都是小孩子,家长肯定心急,难免有人会上医托的当。我们看到可疑人员会通知保安,由保安交给派出所。”

侠女护士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内的良心,不是谁都能这样大喊一声的,毕竟这意味着“惹事”,老实说,很多人为她捏着把汗。她之所以被称“侠女”,就是因为她所做的一切已经超越了“护士”的职责范围,我们并不想看到她是一个人在战斗,即使只在那特定的一瞬间。

被侠女护士斥责的女医托,已经数次被抓到,还写下过保证书。在该院保卫科的一本登记册上,2017年1月10日这一天,有一人写了82份“保证书”。创纪录的保证书见证了这些医托的嘴脸,也说明了目下打击手段的单一、乏力。无疑,仅靠医院遏制医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铲除医托的生存土壤,需要“三军用命”,需要法律给力。医托不仅觊觎患者的救命钱,更可能耽误患者治疗,说“谋财害命”一点也不过分。有分析称,对查获的充当“医托”行骗的违法人员,目前仍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理,情节较重的也就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医托们在名医院、大医院的门口、挂号处、候诊厅、收费处、取药点甚至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所瞄准外地、农村看病患者,将他们带到相关医院就诊。在那里,几十元成本的药品,可以卖到上万元,医托从中抽成,患者花费一万元,医托可以拿到七八千元提成,有的每月能过万元。违法成本之低、获益之高一目了然。医托在医院招摇过市,也不是一两天了,医院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人的身份、他们在做什么,难道不知情?既然知情,为什么却放纵其行骗?就算不能根治医托乱象,也应拿出像侠女护士那样的姿态吧?医托在医院泛滥和猖獗,甚至还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其背后恐怕还有其他猫腻。

从“打击套路”而言,医院每天的门诊量很高,而医托又善于隐藏、“盯梢”,客观上防不胜防。打击医托,确实需要卫生主管部门、警方等多部门联合用力,还得吸引社会监督。多则报道显示,医托已经形成一个专业化的、部门完整的团伙链条,这一链条最终对应的是那些雇佣医托的医院。

如果没有这些居心

叵测的医院提供酬劳,医托又怎么能存在呢?为了丰厚利润,医托“前赴后继”,仅仅驱赶医托无济于事。从根本上来说,医托现象的产生源于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这也是医托重点瞄准外地以及农村患者行骗的主要原因。如果保障患者的知情权,让其对自身的病情有初步了解,并且知道下一步如何治疗,也就不会轻信医托的虚妄之词了。对此,国外采用保障患者明晰治疗方向的社区首诊以及严格的转诊制度,值得借鉴。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整顿医疗秩序,化解看病贵、看病难,为民众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寻医”环境。而这,不仅仅意味着技术上的改良,更意味着深度的医疗改革,任重道远,却时不我待。所以,治理医托不能单靠侠女护士一声吼。

(本报综合)

© http://zw.dqmvi.com  泥灰岩段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