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相片判读 >> 正文 >

四大基石 助学生学好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 课外 - 教育教学 -

时间:2017-03-26 18:10:26来源:网络收集Tags:     ()

赵小华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的地位。它们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甚至影响到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四大基石,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并长期培养学生这四方面的能力。

一、激发听觉,强化“听”的训练

1. 听后复述。首先找诗歌、辞赋、寓言故事、抒情散文进行范读。学生不能记笔记,听完后站起来复述所听内容,要求意思完整,不改变原文中心。这项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好习惯。众所周知, 耳朵是我们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 也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所以, 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让其服务于大脑, 从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 充实情感, 满足思维。因此,要求语文老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课堂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化。一旦教师的语言有了感染力、号召力,就能让学生主动进行听讲,从而激发学生听话的兴趣, 慢慢地,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养成。

2. 听话改错。教师在读语音材料时,有意但不做任何暗示地读错字词,让学生指出并改正;或者教师在说话时,有意说一些病句让孩子们纠正。这样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语言错误的感知能力。尽量通过比一比的形式,看谁能找出老师最多的错处,抓住孩子们爱表现自己的心理,使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使他们有一种帮助老师纠正错误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孩子们专心聆听的好习惯。

二、培养说话能力,规范“说”

1. 培养学生大胆说话和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小学生学习说话,先要敢于说,然后才能说得好。在教学中,多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多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回答,说出自己的想法。每周评出积极发言的学生,奖一个小星星贴在荣誉栏上,帮助他们克服不敢说的心理障碍。对新接手的班级,我特别重视第一天语文课上孩子的表现,会带上一叠自己设计的红色表扬单进教室:对课堂上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学生、发言声音最响亮的学生、一节课上发言次数最多的学生、第一次作业最认真的学生、课堂上听讲最专心的学生、第一次作业书写漂亮的学生……我都会当场写好表扬单让孩子带回家,并请家长写上一句感受或点评。第一周内我会发比较多的表扬单,周五统计表扬单最多的同学免去其部分抄写的作业。学生很珍惜这红色的表扬单。

另外,语文课前还可以设计“课前三个一”的活动:背诵一首课外的古诗,播报一条国内外或校内外新闻,逗大家乐一乐。六年级下学期课前进行“一分钟演讲”活动,为了使学生有话可说,我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向全班同学口头表述。刚开始时,很多学生只是说简短的一两句话,后来胆子大了,自信了,越来越多的学生能说得流利,有激情,常常能博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2. 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的说话内容。有些学生的作文很好, 可是不善于言谈;有些同学的作业非常认真, 正确率很高, 但上课一提问, 他便“沉默是金”。所以在教学中, 要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和复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记叙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或复述课文,诗文、辞赋、文言文一般篇幅小,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背来丰富词汇量,论述文教学可以组织学生搞辩论会, 练习中的内容要充分利用。例如,六下语文练习中有小小辩论会,不能只是带领学生简单地读一读书上的内容,而应该切实开展小型的辩论会,辩论赛可以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强阅读训练,以说带“读”

1. 广泛搜集材料,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选取阅读材料时,可以是诗歌、散文、格言佳句, 也可以是文章中某句优美的言辞或极富哲理性的语句, 并利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来提高阅读水平。尽量搜集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训练有助于说话能力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低年级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吸收,不能单靠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可以用汉字形、音、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让学生便捷地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因此,我把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多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思想感情。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如分角色朗读、朗读比赛、自选搭档朗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师生比赛读等,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从而提高其阅读或朗读能力。

2. 读中讲, 讲中读, 加强学生诵读训练。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诵读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采用多种途径优化学生的朗读训练,讲读课文前,让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轻读思考,既而读通读懂课文。讲读课文中,边讲边指导朗读,老师再用亲切真诚的语气来范读,然后再指名读,再讨论理解,最后全班表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海量课外阅读是孩子学好语文的有力保障。“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举止、气度是从小就养成的。据研究,一个人在15 岁前如果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他今后的生活,可能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创造力。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阅读就仿佛是一粒火种,只要时机适当,足以点亮人们心中的那一盏灯。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

四、写作训练,以说助“写”

1. 注重“两记”。坚持让学生写好“两记”,即日记和读书笔记,它们可以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并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日记的形式可多样:循环日记、每日记事等。日记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大作家都有写日记的习惯。

2. 现身说法。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以“下水”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训。

3. 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摘抄、背诵好词佳句甚至好文章。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着写,引导学生多动手写作;进行课堂作文练习时要及时评改作文,品读优秀作文,多表扬写作有进步的学生。

4. 把听、说、写有机地综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时,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来巩固听的效果,加深听的印象。在进行说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课堂上应把握文本中的巧妙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法,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 http://zw.dqmvi.com  泥灰岩段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