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相片判读 >> 正文 >

巧思激趣妙笔生花——培养初中生写作兴趣方法初探 - 研究 - 教育教学 -

时间:2017-03-27 09:41:53来源:网络收集Tags:     ()

张元媛

(太仓市实验中学,江苏 苏州 215400 )

[摘 要]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文以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应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起点,从阅读积累、层级训练、因材施教、评改形式、鼓励方法五方面进行实践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 初中作文;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 H 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5-0105-02

[作者简介] 张元媛,江苏太仓市实验中学教师。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一个难点,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很多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于是,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发思维的灵犀。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如果没有写作的内在动力,仅靠多写死抓,只能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些激趣方法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拓展阅读视野 积累写作素材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就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学生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

首先,笔者根据语文书中的课文、作家推荐文质兼美、可读性强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教《狼专题》时,推荐学生阅读《狼图腾》;教《幽径悲剧》时,推荐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清华园日记》等作品;教《乡愁》时,推荐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席慕蓉的《乡愁》以及其他作家的思乡作品。其次,每天刚上课的五分钟,由一位学生推荐优秀文章,并说明推荐理由。可以是中考满分作文,也可以是名家作品,甚至只有一个优美的语段。第三,指导学生每周做好读书摘记、读后感、文学评论,认真写好旁批和总评,以阅读促积淀,以积淀带提高。

这些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写作语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

二、有序设置目标 实行层级训练

教师对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工作要设计一个通盘考虑的战略,使每个年级的作文教学,体现阶梯上的递进、内容主题上的深化。

如七年级进行学会观察生活、记叙有条理、叙事详略得当、学会描写、学会情景交融、写好开头结尾等主题训练;八年级进行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学会表达真情、学习抒发议论、学会以小见大、学会托物言志、如何进行联想想象等专题训练;九年级进行如何审题立意、打造完美结构、打磨作文语言、研究中考高分作文亮点等主题训练。

三年的作文教学,要变零散的单项指导为系统的序列化指导,注重次第有序,训练有节,通过整合资源,形成目标明确、层级递进、可操作性强、实用高效的作文教学体系,实行初中作文的有序化教学,使三年的初中作文教学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学生在三年中,每完成一项作文主题训练,就如同玩游戏时打赢一个关卡,在层级递进之中产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三、实施因材施教 进行分层教学

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之后,作文水平参差不齐。那些自觉性强,上课专心,阅读面广的同学,作文能力较强;而懒于动笔,作业拖拉,不肯用功的学生,作文能力较弱。我们在作文教学时,也应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1.分清学生写作实际,准确定位和定向。定位是指根据学生作文水平,将全班同学分为ABC三组,A为初等,B为中等,C为优等(打破A为优等的惯例,使学生有成功感)。定位是暂时的、流动的,学生数也不固定。明显进步者,可申报换组,以激励竞争、不断进取。定向则是根据语文作文课教学要求,给每个组的同学定出作文教学的目标,不同层次间要求不尽相同,使学生“跳一跳,都能采到”胜利的果实,品尝成功的喜悦。否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些同学的作文,永远得不了及格分,写作文就难以有兴趣可言。

2.针对不同层次作文,认真辅导和批改。初中作文的分层教学要求我们在给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辅导。三个层次虽是同一作文题目,但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如初一时写《那件事深深地留在我记忆深处》,C组的同学要求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注意详略,600字以上。B组则要求围绕中心,叙事完整,字迹清楚,600字左右。A组同学只要能有具体内容,分清段落,字迹清楚,500字以上即可。对A组学生不必提过高的要求,让他们放开胆子写作文,使他们有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写作兴趣自然会逐渐产生。而C组的学生在辅导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思考挖掘,培养创新精神。三个层次只有采用不同的要求进行辅导,才能使他们各得其所,都有收获。作文的批改过程则充分体现对学生写作的不同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所在层次的目标要求,就应给予较高的分数。如果用同一尺度衡量所有学生,A组的学生永远不会有写作的兴趣。因此,批改和讲评的过程是对学生作肯定的良机。批阅的不同标准使学生有了信心和动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四、培养自改能力 实行小组互评

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古人曾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诗句。可见,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

教学中笔者发现采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形式,学生兴趣浓厚,经常使用。具体做法是:1.老师明确作文评改重点和要求。小组内交换习作进行评改,每人阅读同组同学的作文至少三篇,并针对作文训练点进行重点评改。如果本次作文重点训练开头的写法,作文评改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对开头的评价上。例如是否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是否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如何改写开头更简单明了等。2.做好旁批和总批。每读完一篇作文,都要让学生为同组同学的习作做旁批和总批。旁批主要是勾画同学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或者在句段旁注明读后感受,如“环境描写中的雪写得很细腻”或“开头能引人入胜”等简单评语。总批简称“三一式”评语。总批包括三项内容:(1)发现一处亮点;(2)指出一点不足;(3)提出一条建议。3.推选小组佳作。每组推选最佳习作,小组共同学习分享。4.修改自己的作文。

小组互评法的模式可以归纳为:分组——明确评改重点——组内互相评阅——推选优秀作品——修改自己的作文。应用小组互评法进行作文评改,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取长补短。可以在组内读到更多同学的作品,并以读者身份对同学的作文给予评价,同时学生都可以体验到作为“小老师”的乐趣。如果自己的作文被推选出来,还能增强信心,获得更多成就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改与作文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通过自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作文兴趣,培养了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比教师评改的效果更佳。

五、积极表扬鼓励 讲究批评艺术

期盼被别人认可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特点,认可的人越多越能满足这种心理,越能巩固对所从事活动的好感。学生写作文也是如此。学生的文章如果能经常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激情就会持久不衰,写作的热情就会越来越高涨。

对较优秀的学生,积极投稿无疑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每次作文,都在班中选出一些优秀习作,指导学生认真修改之后,或在网上发表,或向报纸刊物投稿。文章的发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创作的积极性。对中等生和后进生,则在每次作文讲评的时候,尽量兼顾对他们的表扬鼓励。讲评作文时,尽量挖掘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如前后文注意呼应,过渡自然的,会标注,给予表扬;有的比喻用得精当、新颖的,会荟萃起来与学生一起探讨;甚至一个成语运用得体的,都会在讲解的时候拿出来念一念。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表扬,哪怕只有一个句子,学生们也会兴致高昂。

当然,一味的表扬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他们的文章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提出缺点也是必要的。对于批评,笔者讲究放低位置,即放低自己作为老师的位置,把自己放到与学生相等的水平上指出缺点,并共同探讨修改的最好方法。所以在学生的文章中笔者常用这样的话指出他们的缺点:“如用XX词你是否觉得好一些”、“这一段中间插入关于XX的议论也许更好”。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见解又给予了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修正中,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兴趣更加浓厚。

热情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前进的动力,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只有引导得法,才能让“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张志公语)这一现象永远成为过去!

【参考文献】

[1]王云娟.初中作文教学从无序走向有序[J].基础教育论坛,2014(16).

[2]李晓莉.语文作文分层教学模式初探[J].知识经济,2016(2).

[3]刘艳红.初中作文评改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6(6).

© http://zw.dqmvi.com  泥灰岩段网    版权所有